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251—1987《输送带的宽度和长度》和ISO 583—1990《织物芯输送带总厚度和覆盖层厚度公差(直接测量法)》。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送带宽度、长度、总厚度及覆盖层厚度的尺寸与偏差及其测量方法。
本标准中总厚度和覆盖层的尺寸与偏差以及测量方法不适用于金属带芯的输送带。
2 引用标准
GB 2941 橡胶试样环境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温度、湿度及时间
GB/T 5723 硫化橡胶和热塑橡胶 试验用试样和制品尺寸的测定。
3 宽度
3.1 宽度及极限偏差
输送带的宽度及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3.2 测量方法
输送带的宽度采用测量误差不大于1mm的钢尺进行测量,每个尺寸取3个测量值,取中位数为测量结果。
4 长度
4.1 长度及极限偏差
4.1.1 输送带按结构形状分为有端带和环形带两种类型,其长度尺寸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1.2 不同类型输送带的长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
4.2 测量方法
4.2.1 采用测量误差不大于1mm的钢尺测量。
4.2.2 有端带长度的测量
将带平放呈松弛状态,用钢尺测量带长。
4.2.3 环形带周长的测量
将带如图1所示放置在平整处,在带上标出a、b、c、d四点,使ab=cd,测定段长度后,分别将ac段和bd段放平并测量长度,然后按下式计算带的中心周长(Lp):
Lp=2ab+ac+bd
按以上方法测量三次,取中位数作为带的中心周长。然后按式(2)计算带的内周长(Li)。
Li=Lp-πd/1000
式中:Li——带的内周长,m;
Lp——带的中心周长,m;
d——带的厚度,mm。
5 覆盖层厚度
5.1 覆盖层厚度及极限偏差
输送带覆盖层厚度公称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输送带覆盖层厚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规定。
5.2 测量方法
5.2.1 温度
试验室温度按GB 2941标准执行。
5.2.2 量具
测量工具采用符合GB 5723 规定的为转动指针式厚度计,最小刻度间距不大于0.1mm,平型圆测足的直径为10mm,测足对试样施加的压力为22±kPa或10±2kPa。
5.2.3 试样
从全厚度的织物芯输送带上切取一块矩形试样,其尺寸如下:
a、宽度:约50mm;
b、长度:等于带的全宽度。
5.2.4 程序
5.2.4.1 采用5.2.2规定的厚度计,按照GB 5723中方法A的规定,在下列数目(依带宽b而异)的测量点上测定试样总厚度d;
a、b≤650mm 3点;
b、650mm<b≤1200mm 5点;
c、b>1200mm 8点。
测量点应在试样长轴(带的宽度方向)上等距分布(见图2)。
5.2.4.2 将试样完全剥除上覆盖层,然后在相同的测量点上,分别测出各点的厚度d1.
将试样完全剥除下覆盖层,然后再相同的测量点上,分别测出各点的厚度d2.
5.2.5 结果表示
5.2.5.1 按公式(3)、(4)计算每一个测量点上的上覆盖层厚度e1和下覆盖层厚度e2.
e1=d-d1
e2=d1-d2
式中:d——带的总厚度,mm;
d1——剥除上覆盖层后带的厚度,mm;
d2——剥除上。下覆盖层后带的厚度,mm、
5.2.5.2 计算出各测量点(点数见图2规定)e1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1mm),作为上覆盖层厚度测量结果。
计算出各测量点(点数目见图2规定)e2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1mm),作为下覆盖层厚度测量结果。
6 总厚度
6.1 总厚度及总厚度差值
6.1.1 输送带的总厚度及极限偏差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1.2 输送带任意两点总厚度差值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两点总厚度测定值的平均值,mm | 任意两点总厚度差值 |
≤10 | 不大于 1mm |
>10 | 不大于总厚度平均值的10% |
6.2 测量方法
采用5.2.2规定的厚度计,在输送带每次任选两点(无外观缺陷)测量带的厚度,测量不少于3次,作为总厚度差值测量结果。计算共各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总厚度平均值。